香港規管課金在即?13歲少年花9萬,消委會發聲要求遊戲商自肅

自從網絡、手機遊戲及電子支付愈見方便,遊戲文化也由「買斷式」遊戲轉向「課金制」為主流,但「課金」爭議百出,終於連香港都即將規管?

事源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公佈表示2023年1至3月期間,收到31宗網絡遊戲相關的投訴,其中一宗個案,是一名13歲少年,於三星期內花了共9萬港元購買手機遊戲道具,其中3.1萬是於遊戲中直接支付,因使用了家人的信用卡,在家長不滿投訴後,遊戲營運方只退款4000元。其後消委會介入,應用程式平台及遊戲營運商才「特別安排」分兩次全款退還。
投訴人不滿遊戲容許未成年人開戶及付款,但就沒有設定手機家長監控功能,最終從月結單才發現鉅額課金。

就著「課金」問題,消委會表明「建議香港政府參與其他地區,加入監管機制」,特別是就中獎機率、銷售手法、退款、未成年人保障等著手。並要求遊戲商自發增加透明度,包括列明中獎機率及「保底機制」,並為特定年齡玩家限制遊戲時間及消費上限。

2021年時消委會亦在記招公佈過,遊戲課金的機制不透明,並以各種手法吸引玩家消費,甚至有中国遊戲根本要課金達四百萬計才得到最高等級,引致了過百宗的投訴。

消委會今年亦公佈,有「放置式」遊戲合併伺服器,影響一名課金達2.5萬培養角色的玩家「遊戲平衡」及體驗,要求退款,消委會協助介入後依然不果。
亦有遊戲玩家被盜取值2.4萬港元的道具及遊戲幣,但物品已被轉售,營運商拒絕協助歸還。
打機課金是個人自由還是賭博陷阱,與賭博之間差異多少眾說紛紜,家長式管制固然爭議甚大,但在不少個案中也確實錄得類近病態賭博的重課現象,年輕破產財困者也大有人在。

遊戲商也不少因而豬籠入水,誇張如《FGO》,在2020年時總課金量竟達40億美元,超過37個國家GDP;但也有指因而催生大量換皮式遊戲,破壞產業質素……到底如何拿捏,各位玩家又怎樣看?

引用各國遊戲課金限制
中国:加入實名認證,未成年人課金額每月不得多於200人民幣、嚴格規限遊戲時長等等等等……

日本:禁止「集齊式抽蛋」,即要透過抽蛋道具才可合成另一道具

荷蘭:已將部份遊戲課金列為「賭博行為」需領牌

比利時:已將抽蛋等「隨機性獎勵」列為賭博,包括《動物森友會》受到影響

英國:虛擬物品需顯示現實價格,並禁止以倒數計時催迫玩家購買,並考慮列入賭博管制。

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,請即分享到︰